首页 > 娱乐 > 正文

品鉴 | 潮汕贝雕:海洋文化与当地民俗的结合

2023-08-29 13:53:48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相关资料图)

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的潮汕地区,有“海滨邹鲁”之称,这里濒临南海,海岸线曲折绵长,多优良港湾,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距今8000多年前的南澳象山文化遗址、6000年前冶陶的陈桥村贝丘遗址,还有潮州陶瓷、“南澳Ⅰ号”、红头船、樟林港、汕头埠、凤岭古港、南澳港等,都是潮汕海洋文化的重要见证,并形成了“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的说法。潮汕地区的建筑、陶瓷、木雕、嵌瓷、榄雕、渔歌、鱼饭等,也多与海洋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它们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民俗、饮食传承,与潮汕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潮汕贝雕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融合了当地的木雕、嵌瓷、橄雕、玉雕、壁雕、灰塑等技艺,是潮汕地区海洋文化同当地传统民俗结合的产物。

在我国,自夏朝开始直至西周,曾将贝壳作为货币支付。宋代陈祥道所撰的《礼书》中,有“漆几、文贝、雕玉”等记载。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五十三记载:“仍几雕玉,仍几文贝,仍几漆,仍几注华玉,文贝雕刻镂皆以饰。”可见,贝壳以及贝雕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潮汕贝雕

海滨居民对贝壳有着更为深厚的情感。不少潮汕人吃了响螺等之后,还会把漂亮的贝壳收藏起来,欣赏把玩,出售贝壳在海边人家中也很常见。此外,很多潮汕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瓦窑烧贝壳灰、用贝壳灰发灰起厝、孩子挑贝壳灰中的贝壳玩耍的场景。潮汕传统建筑的墙体多以灰、沙、土结合,独特的工艺、精工细作的舂墙等,让墙体可以经得住岁月沧桑而不被损坏。潮汕瓦窑烧灰通常就地取材,将贝壳以高温煅烧,用时再加水发灰,形成的白色粉末,加以红土、河沙搅拌,形成牢固的墙体。

潮汕贝雕

潮汕贝雕的制作重视因材施艺,取天然的材料,根据贝壳的色泽、纹理,依势取形、依形而造,雕刻出纯朴天然的工艺品。譬如,有斑痕的贝壳,雕成带着疤痕的树木躯干;有螺丝旋纹的贝壳,雕成仕女的发髻;江瑶贝、银壳贝,可以雕成树叶;海螺、鸡心螺,可以雕成红色的枫叶,等等。每件潮汕贝雕作品的完成,都要经过长时间的精雕细琢,通过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将其制作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造型——这与木雕、玉雕、榄雕中的通雕、平雕、半浮雕有相通之处,与嵌瓷、灰塑的工艺也有一定结合。

潮汕贝雕作品多姿多彩、惟妙惟肖,贝壳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纹理优美,常见雕刻题材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草、虫鱼鸟兽等,体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手艺和艺术审美,带给人们视觉的冲击与美的享受。

潮汕贝雕

潮汕贝雕多出现于汕头潮阳、揭阳惠来、潮州等地,潮阳海门的贝雕工艺厂、汕尾陆丰的甲子贝雕厂等,所生产的贝雕在20世纪70年代已享有盛名,其主要作品《莲峰浩气》《礐石山光》《南澳大桥》《汕头小公园》《玄武灵声》《影舞升平》《花开富贵》《鸣春图》《嫦娥奔月》《水仙花开》等,反映了潮汕的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和传统民俗,成为潮汕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8月29日8版,图片均由黄剑丰提供)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