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环球简讯:南方观察 | “上饶天下SHOW——上饶市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年”万年稻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民俗项目!

2023-06-19 14:10:42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为全面集中展示江西省上饶市全域文化旅游资源,上饶文旅平台3月1日起推出“上饶天下SHOW——上饶市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年”活动,以一月一县的频率,天天推送上饶市12个县(市、区)和三清山景区文旅资源。2023年6月为“上饶天下SHOW之万年县文旅宣传月”,将推介上饶市万年县的文旅看点和热点。去万年,探寻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的奥秘和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历史渊源】

万年稻作习俗是万年县民众世代传承的稻谷栽种、稻米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礼仪及风俗。2014年11月,万年稻作习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是人类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据考古发掘证实,在距今12000—140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有当今世界所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和孢粉遗存。2010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列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古往今来,水稻一直是万年县的主要栽培作物。清同治《万年县志》卷二载:“其田沃衍……农者之力穑”。据《万年县志》(2000年版卷十二)记载:明正德七年,万年县知县将万年优质品种“坞源早”稻米进贡给皇帝,留下“万年稻米,代代耕作,岁岁纳贡”的美誉。

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实践中,万年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稻作习俗体系。原始的民间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逐步形成了万年人耕技、歌谣、节令、风俗等方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稻作习俗。

祭稻祖是该习俗的主要表现形式。每年秋收季节,万年各村村民在族长主持下,全村男女老少来到祠堂,点起香案,摆上鸡肉鱼蛋和水果贡品及“稻、黍、稷、麦、菽”五谷行三跪三拜大礼,答谢主宰五谷生长女神一一稻祖(五谷母)。

节令时节祭社公也是万年稻作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春社、秋社等节令,村民在族长老的带领下,抬着“牺牲”,带着香烛,来到社公庙,进行祭祀,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该习俗还渗透在节庆,人生礼仪及日常生活之中。

在饮食上,如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米糕。每年下半年丰收季节,几乎每家每户都开始做米糕,这种米糕做得非常大,浸泡在水中,要一直吃到来年开春。还有春节、元宵节期间,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做包粿。

稻作农谚在民间广为流传。农民往往借物候预告农事,流传有“懵里懵懂,嵌社浸种”“清明前后,撒谷种豆”“谷雨前,好种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等。在长期辛苦的水稻耕作实践中,为了放松心情,形成了不少歌谣,如《一根线》,便是民间曲艺表现的重要题材。该民俗由民众集体传承。

万年稻作习俗历史久远,传承不断,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价值,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保护】

为了保护传承好万年稻作习俗“活”态的珍贵文化遗产,万年县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比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进商圈、非遗摄影大赛、非遗专题晚会、邀请民俗专家培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为确定的非遗项目搭建展示舞台,这不仅提高了传承人的积极性,还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承保护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万年县召开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还利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之际,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板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遗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为促进民间艺术繁荣,万年县非遗项目经常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创树品牌。2020年12月,万年县文化馆组织排练的《耘禾歌》走进中央电视台—全国首届农民音乐节。2022年8月,《耘禾歌》再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乡村大舞台栏目进京录制。这些活动不仅扩大了万年县非遗项目的影响力,更主要的展示了万年县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内容来源:上饶文旅)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