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正文

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 自动驾驶可靠性有待提升

2022-09-08 09:35:44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在日前举办的2022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车展)上,各大车企携百余款全新智能网联汽车亮相,其中不乏几十款首次展出的车型,引起了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在网联技术赋能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等功能占比持续增加,显著丰富了消费者的用车生活。不过,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尚处于发展前期,缺乏相应产品及测试评价标准,短期难以真正实现市场化突破。因此,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不仅是实现产业落地的前提,更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关键。

智能网联汽车唱主角

创维HT-i、星途凌云、天际ME5……9月的汽车市场刚刚拉开帷幕,多款全新智能网联汽车便迫不及待地进入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破。

随着年来汽车“新四化”进程不断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车已经成为车市主流,由于不受驱动方式的限制,智能网联汽车拥有更高的市场热度。在汽车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可以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阵营中的一员。这样的产品特,无疑对在燃油车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电动化转型难度更大的传统车企十分“友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新能源车的整车架构为智能网联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应用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就关闭了发展智能网联的大门。在电动化浪潮下,传统燃油车更应借助智能网联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用技术水的提升打动消费者。

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智能互联汽车认知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未来购买新车时,将会优先考虑智能网联汽车,反映出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积极态度。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网联技术赋能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等网联化功能占比持续增加,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用车生活品质,满足了消费市场对网联化用车生活的使用需求。

消费市场关注度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企业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时间,几乎所有上市新车都贴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标签,以吸引人们的目光。郎学红介绍说,本届成都车展,多款极具实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集中上市,向消费市场传递出积极发展信号。“在成都车展举办仅几天后,多款智能网联汽车就再次搅动了国内车市,可见汽车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她说道。

准入管理缺失问题待解决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潜藏其后的准入资质和评价标准缺失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们要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组织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测试示范,同步推进法规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前不久,在工信部组织开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作会议上,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工作定为主要目标。由此不难看出,伴随智能网联汽车消费市场认可度的快速提升,相关产品的准入管理已刻不容缓。

我国于2021年先后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逐渐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管理,但部分关键内容还有待完善。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升级、产品加速市场化布局的关键时期,市场上任何搭载网联化功能的车辆都会被汽车企业定义为“智能网联汽车”。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混淆。

那么,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是什么?是否需要符合相应的功能和配置才符合智能网联汽车身份?上述问题的答案,对于消费市场认知智能网联汽车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传统燃油车,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结构更加复杂,整车大量应用了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既符合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也是保障消费者用车安全的必要。德赛西威副总裁李乐乐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引导政策,实施细则,对准入要求进行明确定义,杜绝企业出现产品虚报的现象。同时,加强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监管,防止不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带来安全隐患。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要求应是真正量产车型的最小集,准入的目的是促进产品架构优化,使其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同时,在开发、测试阶段,准入管理应该引导汽车企业和供应商结合智能驾驶场景建立相应的开发测试评价体系。

商汤科技智能驾驶副总裁石建萍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透露,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主要集中在功能层面,针对数据,还需建立引导的准入标准。比如,推动合规的数据统一协议、上传机制、存储方式及应用实操等,这都需要汽车市场各方共同参与解决。

自动驾驶可靠有待提升

如果说智能驾驶座舱丰富了驾乘者的车内娱乐选择,那么充满“黑科技”元素的自动驾驶则颠覆了人们的出行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培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已经不再感到陌生,这意味着自动驾驶即将驶入市场化发展的“高速路”。记者梳理9月份上市新车发现,截至发稿前,6款上市新车型全部搭载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搭载率100%。这样的表现并非偶然。

年来,随着自动驾驶规模化量产以及技术水的提升,各大车企明显加快了自动驾驶的布局力度,L2级及以下自动驾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量产新车之上,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紧急制动、停车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等多种自动驾驶功能早已成为驾驶者的行车辅助工具。但令人遗憾的是,关于自动驾驶可靠和安全的争议始终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如影随形。

一直以来,安全是汽车消费者挑选车辆时的首要关注要素,其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年4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显示,新能源智能汽车消费纠纷新发问题多,其中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失灵问题较多。

测试验证评价自动驾驶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搭载L3及以上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来说,驾驶权发生了转移,提高了对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的要求,因此对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测试就显得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现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标准首席夏苑在8月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关键问题研讨会上表示:“在准入的基础之上,需要从安全与驾驶体验两个维度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评测,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引导。基础安全测评普遍采用了片段式的场景测试,但对使用场景更为复杂的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建议进行连续测试,综合评价车辆安全、舒适、体验等。若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制定合理的面向智能驾驶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准则。”(记者 吴博峰)

标签: 智能网联汽车 汽车消费市场 自动驾驶可靠性 准入管理缺失问题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