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中老年人群已被互联网攻陷 和妈妈成为微信好友,让岳父学做微商.....

2019-03-04 14:02:49来源:刺猬公社  

教外婆用美图秀秀,和妈妈成为微信好友,让岳父学做微商......

或许是我们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太久了,每当想到互联网的发展,想起的总是创业、融资、风口、趋势。但是当我们回到家乡,才能发现,互联网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才是最直接的。

有人教父母第一次使用微信,点赞都要小心翼翼;六十多岁的奶奶,今年加入了家族群,和小辈们一起抢红包;一位第一次用微信支付的父亲,差点花几百万买下一个衣柜。

下面这些,都是他们与亲人之间,围绕互联网发生的故事。

拥抱移动支付时代的春城

作者: 孤岛屿尘

坐标:昆明

大年三十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在饭桌前,谈笑之间还不忘用智能手机进行“互动”。先是集五福互换花花卡,大人小孩相互扫福字;然后是家族群里的接力发红包,这是我们这个家族的一项“传统”。

去年在一旁观战的奶奶,今年也加入了这一娱乐活动,“唉,我才抢到两毛钱。”“哇,我看看你抢到多少?”看着60多岁的奶奶在群里乐此不疲地抢红包,一旁的爷爷说:“这些年轻人的玩意儿,我们就不参与了。”但眼神不断瞟着奶奶红包的数额。

全民K歌是我妈用得最勤的软件

作者:小h_9c61

坐标:河南周口

回家第一天晚上,我放下手机去爸妈那屋找他们说话,发现他们一个两个都拿着手机不知道在玩什么,开着外放音量很大,就是没有人搭理我。

我凑近我妈身边看见她在看《爱情保卫战》,凑到我爸身边看见他在看军事新闻。

之后我就想为什么爸妈这次这么沉迷于手机,尤其是我妈妈,以前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手机有啥好玩的?”后来我发现家里装了WiFi。

我妈妈说:“反正不限流量也用不了多少钱,可以随便看视频了。”

我妈妈是70年代的人,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翻开妈妈的手机,软件有全民K歌,惠头条,火山小视频。全民K歌算是用得比较勤的软件。每天下午,家里不是红尘情歌在单曲循环,就是凤凰传奇的歌在一直播放。她的好友列表大部分是同龄人,我的婶婶、叔叔、小姨、姑姑,都非常积极的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

妈妈虽然不识字,但她很积极地学会了微信,每次都主动地让我和爸爸教她。老妈喜欢和大妗子(大舅的妻子)聊天,大妗子还喜欢用P图软件把自己的和我老妈的脸P到其他都市丽人身上,然后发给我妈,我妈老爱美,把这些P的图片当做自己的头像。

他们总是很谨慎的,生怕按错东西出问题

作者:糯米不开花_3e51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

嘟~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微信新消息——“‘梅’请求添加你为朋友”。

“同意”!按下发送键的同时,我不自觉笑了笑,从此微信好友数量荣破七百大关!只是,对方并不是别人,而是我妈。

手机刚买回来,弟弟就帮我妈下载各种软件,接着我收到了妈的好友申请,莫名有点兴奋。妈当然还不会玩,只是在弟弟的指导下试试发语音,冲着手机随便说了两句发到我弟的微信上。

弟在教我妈使用新手机

听着自己的声音从另一部手机上传出来,可能是觉得好玩又神奇,妈憨憨地笑着,像个孩子一样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点开自己发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满意地说:“晚上有空时再教我。”

他们总是怀着很谨慎的心情,生怕按错东西出问题,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粗大的手指,很生疏地在屏幕间滑动,像个不入流的小丑。即使教了他们很多次,只需轻轻一划即可,但他们总是僵硬地使尽全力去划。

教我妈怎样发语音,怎样视频

“朋友圈呢,是可以看到你的好友发的东西的,你可以为他点个赞,就像这样。”说着,我弟便帮我妈点了个赞。妈有点惶恐,伸手想要制止弟弟。

“不会怎样的,担心什么!”妈这才不作声了。看着妈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小孩子怕做错事被大人惩罚。

微信培养了母亲的“错误”,我却非常感激微信的存在。

作者:太远_4

坐标: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眼泪总是那么多。

在我第一次去大学的路上,母亲在高铁站门口一言不发,久久不愿离去。当电话还没引入山里,母亲通过书信看见了父亲的笔迹,双手颤抖;当山里手机普及,母亲听见姐姐们的声音,泪眼迷离;当微信在山里普及,母亲没了离别时的流泪不语,因为视频电话随时随地都能以最廉价的方式让我们全家团聚。

我有四个外甥,几个外甥自各自出生以来,互相之间或是没相见,或是仅见过不到两次面。但是几个表兄妹之间的感情交流并未受制于空间。

通过在微信家庭群里通视频电话,小家伙们打开视频就能认出对方是哪位哥哥、弟弟或妹妹。有时候小家伙们甚至会主动说想和某位哥哥弟弟或妹妹相见。

很多次,我只能在视频电话里看见母亲脸上的皱纹,或是额头上发白了许多的头发,或是毛孔清晰可见的鼻子。

母亲知道我想看小外甥,所以也会特意把手机对着小外甥的方向。同样的,我多是看到了小外甥脸的局部特征。我想看清楚母亲整个脸的轮廓甚至是上半身,也想看清楚小外甥整体在玩的情景,但我总是看不到。

究其原因,我猜母亲只知道前置摄像头,因为她每次和我视频电话的时候,都快把手机贴在她自己或是小外甥的脸上。她也不清楚手机前置摄像头的成像原理,只知道手机屏幕只要离她和小外甥近一些,就能缩短我和他们的距离。

曾经,我也想把相关原理详细讲给母亲听,甚至给她提了几次大概,然而母亲依然改不了这个“坏习惯”。久之,我也不想再让母亲改,因为只有我的母亲才会犯这样的“错误”,“错误”里是亲情和母爱。

乡愁,一块屏幕的距离

作者: 刘梦茹_ea3e

坐标:福建三明

这次回家,我看到姨妈开始热衷于用手机上的美图软件给自拍“P图”,用这些软件记录下自己的花样年华。奶奶会在我的手机上与远在江苏的堂弟视频,翻看他们的“QQ”相册,以解思念之情,不想错过他们的成长轨迹。

手机的家族群里,经常能看到远在国外的亲人发出的生活动态,背景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或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教堂。长辈们在群里发着一条条人生格言和警示文章,晚辈们发着表情包相互打趣,在除夕的晚上等着抢红包。

家中的数字电视能在线挂号、缴费,还能联网,播放网络视频,我还跟妈妈打趣地说:“我不是舍不得离开家,是舍不得我们家的大电视啊,真想把电视带走。”

互联网对我家全包围

作者:五味香

学校:厦门大学

教老年人用手机真是一件无比需要耐心的事情,尤其是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我还记得多年前,教我妈使用功能机的情景。比如想要打电话应该先按哪个键解锁,想看通话记录先按哪个键,再按哪个键。这样做的后果是,经过多次演练,她也许会记住应该怎么打电话,但是永远也学不会发短信,因为她就是不理解什么是“返回”,什么是“确定”,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每个功能的打开操作方式。

我在教她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她还不停嘟囔:“这可比老人机难多了,老人机按什么数字就是什么数字,这个连打开数字键盘都要找半天。”其实哪有那么复杂,就是触屏点一下屏幕的功夫。

我家两位老人对待手机和网络的共同态度是:不安全。他俩总认为把钱“存在”手机里不靠谱,容易被骗。

“你们知道钱是怎么‘存’在手机里的吗?”我反问他们。

“不知道!反正就是不安全,电视上都说了!”

戏剧性的是,寒假的最后几天,我爸竟然让我帮他开通了微信的二维码收款功能。我问他,为什么会开始相信网络支付,他的回答是:“那么多人都用了,应该是安全的了。”

被手机时代抛弃的文盲母亲

作者:小姑娘sherry

新闻学在读学生

母亲使用的手机是所谓的老年机,只具备接打电话的功能,姐姐的孩子与她视频通话,只能通过父亲的手机转接。父亲喜欢问我们如何使用新的手机功能,这时母亲也会凑过来看一番。

有时候,那些对我们来说浅显易懂的信息,母亲理解起来却是十分困难,这个时候的我们总会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

“跟你说了你也听不懂,说一百遍了你不会用手机也是白搭。”

“恁不说我咋懂,我年轻那会儿比你们现在懂嘞太多了,不就是现在撵不上了才问恁。”

姐姐过年回家给父亲带了一部新的智能机,母亲的眼神里满是羡慕。

除夕晚上,我教父亲使用抢红包功能,母亲便凑过来看,说着:“一个老头子,你教他那么多干啥,会接打电话不就行,就这晚上还不睡觉,学多了更不睡了。”父亲此时在今日头条上抢到了红包,顾着高兴,并未理会母亲。我看到母亲默默地走进了厨房。

父亲习惯于通过手机端观看电视连续剧,这一活动通常在晚间。同床的母亲不得不忍受手机的聒噪。她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一位以前日落而息的人可以追剧到凌晨。隔着房间,我都可以听到母亲让父亲关手机睡觉的声音。

我把岳父变成微商

作者:yangkeng

坐标:陕西宝鸡

岳父家在西安市和宝鸡市的分界线中间,屋后就是秦岭,也是猕猴桃的老家。岳父在家门口种了四亩猕猴桃,辛辛苦苦种了一年,但猕猴桃的收购价却“便宜得惊人”。

三年前,改变的机会来了。

作为儿女,我们为岳父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开了一家微店。直接把家乡的猕猴桃,通过我们的朋友圈,卖给北上广的朋友。

第一年,岳父手机还不太会用,更多是在后方支持。他一个人摘桃、晒桃、称重、包装,一个人开着车把桃运到镇上,最后一个人找快递填单子发货。

算下来,第一年就挣了2万左右,客户基本上都是我们北上广的微信朋友。紧接着,第二年挣了4万,翻了一倍。

在这个过程中,岳父的手机也是越用越利落。我们也渐渐把微店的后台经营转交给父亲。父亲逐渐能够自己处理订单,担任客服处理收发货起来,还会把微店地址,转到一些群里吆喝吸粉。

对于岳父这个自嘲为“互联网难民”的农民来说,能把智能手机用成这样,感觉已经相当不容易。

看见岳父从“互联网难民”变成“达人”,我们也给岳母买了一台新的智能手机,希望能让她的生活早日“入网”,多点色彩。女儿教岳母使用微信语音聊天时,岳母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笑得合不拢嘴,这和纪录片电影《四个春天》里的桥段完全一模一样。

几百万的柜子

作者: BellaZL

我爸买柜子的时候闹了一个笑话,是关于微信支付的。

我爸妈下午出门,去城里面逛买家具的地方,选定完柜子,和老板谈好价格之后,我爸说,试试用微信支付吧,毕竟真的很方便。

我爸拿手机点开微信,加了老板,填好价格给老板发过去的时候,一直显示转账不成功,半天钱也没有转过去。老板在旁边等半天也没收到钱,我爸把手机给人家老板一看,老板就突然笑了起来。

“老板看看这到底咋回事?”我爸拿着他的小米手机。

“照你这个转法儿,你搁我这儿买个柜子花个三百多万啊!你咋输进去这么多个零啊!”我爸妈有些尴尬,说那就算了,还是用现金吧。

回来之后跟我感慨:

“果然还是比不得你们年轻人,俺们还是老老实实的用现钱花吧,还是现金方便!”

48岁的妇女:互联网——“真香”

作者: Li无问

坐标:河南许昌

她是我的姑姑,是“真香群众”的一份子。

一年前,诸如“网络净是害人哩”“你看看这些小孩儿们,每天跑来跑去不学习,蹲在人家房子后面联网瞎捯饬”的话早已让我的耳朵磨出了茧子。 饭后和附近几家人一起烤火取暖时,谈起网络和智能手机,就是一场激烈的声讨大会,群情激愤,我不敢吱声。

今年腊月十九,饭后的家门口又升起了火, 素织婶儿瞅见我:“听说这个拼多多能指纹支付,我都不知道咋弄哩,你瞅瞅。”杏嫂嫂找到我:“我换了手机,微信不知道咋回事儿登不上去了,这找回密码啥的你给我弄弄吧?”

姑姑和秀枝婶儿对在拼多多上拼到的加绒裤子赞不绝口,众人的微信提示音此起彼伏,她们聊的不再只是“听说村东头那个谁家闹着离婚”,也有从朋友圈获知的“新疆暴雪压断树”“三亚现在可以穿泳衣,特别热”。

我教外婆用美图秀秀

作者: 喜欢番茄酱的少女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今年回家,我看到外婆的老朋友在我们家,拿着手机给外婆看自己家孙女的照片,聊到最后,那老太太也不忘夸夸自己的孙女。

等到客人走后,外婆问我:“为啥那姑娘脸上有一颗那么大的红色的痣,头上还长俩耳朵?”

我不禁笑出了声,拿出手机,点开美图秀秀,设置好特效之后,将镜头对准外婆,咔嚓一声,把拍好的照片给外婆看,“这是特效,可以随便选一种效果,就可以把自己和特效合成一张图片了。”

外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怕她记不住,就让她自己玩儿,好在外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自己探索一下就弄明白了,还在自己的照片上加了好多特效,有新年装、暗黑装,特效下的外婆又是一种风格。

这使我想起来,以前教外婆用微信的时候。那时我为外婆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大家着急忙慌地教外婆用各种App,最后赶着过年,外婆只会用微信。

“外婆,你看到这个通讯录了吗?点进去,就可以看到妈妈和我的微信号了。”我耐心地讲给外婆听。“哦,上面这个是你的,下面这个是妈妈的。对了,你点进去,就会有一个绿色的方框,那个就是发消息了。”

外婆眯起眼睛,对着光,看了半天。“是这个吧!”“对对,就是这个。点进去之后,左下角有一个圆点,就是发语音的,外婆,你发语音就可以了。你发给我试试。”“好!先点通讯录,再点发消息,点圆点......”

外婆边说边点,居然很快就发了一个消息给我。接着,我开始教外婆如何看链接,就是新闻啊,搞笑视频啊什么的。“外婆,我刚才给你发了一个链接,里面是视频,你点开就可以看了。”“好的好的。哦,对了,刚才你说发消息怎么发来着?”

手机真是个极好极好的东西

作者:猪小猪的日常

重庆大学学生

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我时不时低头玩玩手机,跟在外打工的老爸老妈报一下到哪里了,跟家里弟弟说一声,大概什么时候到,问一下他跟爷爷想晚餐想吃什么,我顺便买回去。

这次回家,弟弟自豪地跟我说,我在快手上学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爸爸也不去村里赌博了。这也算是村里曾经的恶习吧,但现在人人手里一部手机,人们更乐意刷新闻,跟亲戚微信聊天。从某种程度来说,手机真是个极好极好的东西。

“大学生还不知道《大风车》?”

作者:灵犀_62bc

重庆大学学生

回到家中,写着往各式各样“新年好”“新春大吉”字样的红包不见了,长辈也开始习惯用微信红包向晚辈发“红包”。事实上,没有了红包外壳,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化和环保了。

每到晚上8点的中国诗词大会,我就微信扫一扫,进入爸妈最爱的同步答题中,相互比较答题的对错,比较答对题数,手机上铛铛的答题声也伴着一家人的热闹开心变得悦耳起来。

一次,我因为没有答对大风歌这个诗题还被爸爸嘲笑了一番,“大学生还不知道《大风歌》?”我有些无地自容,更加勤奋学习诗词,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即使是博眼球,也是自我表达的满足

作者:桃夭_0ceb

坐标:黄山区永丰乡

家乡村子里只剩一家便利店,老板娘人淳朴热情,聊天时兴奋地为我展示她的娱乐活动,她的手机上有各式各样的App,购物、视频,段子、游戏一应俱全,连我都不禁感叹,虽然身处这座小小乡村,她接触到的信息与时尚竟是与我们同等的。

这些都是她的儿子帮她下载并教他使用的。谈及儿子,老板娘的语气里充满自豪,“他在外面的镇子里上高中,就住宿在学校里,回来时能教我很多新奇的东西。”

我瞅了眼老板娘的手机,赫然有“抖音”与“快手”这两个红遍大陆的App。没有人光顾店里时,她便笑呵呵地刷着各种新奇的短视频,对唱民歌的人、吃超大烤鱿鱼的、舞蹈夸张的小姑娘乐得不行。

我能感觉到社会中自发形成对某些App的鄙视链,仿佛踩一脚就能够彰显自己的品味与不同。但当我看到这位阿姨在这座并不富裕的乡村里看着手机开怀大笑,她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但却通过屏幕领略到这个世界不同的精彩,我便认为无可厚非。

小时候,他们教我走路,长大后,我教他们上网

作者:变味水果

坐标:甘肃兰州

到了春节,当我拿着手机到处扫“福”字或者使劲摇手机的时候,家人们看见了就会很好奇,问我在干吗。

我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每一个活动,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下载好App,教家人怎么操作,于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就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各自汇报着自己的“战果”——“我摇了1毛!”“我3分钟就集齐了!”“我还差张敬业福!”

其实最终的结果不重要,珍贵的是帮家人们参加活动的时候,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更频繁了,同时也教会了爷爷奶奶手机上的一些新功能。小时候,他们教我走路、说话;长大后,我教他们上网、玩微信。

老人们的上网初体验

作者:郑慧娟

重庆大学学生

我的爷爷奶奶出生于五十年代,他们在农村呆了一辈子,祖辈们世代为农,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对于互联网他们不了解,一方面渴望了解,一方面却又害怕接触。

自从我上了高中后,学习格外紧张,下乡看爷爷奶奶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想我了也只好坐车到当阳给我做顿饭,或是接送我上下学,那时候我就想,如果他们会上网,就可以视频聊天了,他们也不必大老远地跑一趟了。

后来爷爷的同学、同事们组建了微信群,在群里组织老朋友见面会,也许是感受到了互联网的便利,又或许是担心因为不会上网跟不上老朋友,爷爷自己去买了部智能机。拿到智能手机的爷爷十分兴奋,假装不经意地问我使用方法。

正月里走亲戚时,弟弟妹妹们都人手一部手机,玩游戏的玩游戏、看电视的看电视,父母们也都忙着打牌玩手机,而奶奶却在一旁看着无事可做,想跟我们说话又怕打扰我们。我拿出ipad教她玩简单的小游戏。

最初她并不愿玩,我以陪我为由拉着她玩,尝试过很多游戏之后,我发现她只能接受水果忍者,慢慢地,她的反应不再像最初一样迟钝,她对玩小游戏、使用iPad的态度也不似之前那样畏缩、抵触,我不禁感到欣慰。

外公外婆的微信不再有回复

作者:kenny小哥

坐标:广东潮州

老家换了新的互联网电视,外公和外婆不会打开电视。每次想要看电视的时候,他们总需要召唤表弟。

他们还是习惯了从收音机里传来的带着些许杂音的声音,那个小黑匣有时会传出我听不懂也不愿意听的潮剧,有时则是不间断的老年药品广告。

相比周围的老人来说,外公外婆们还算是“时髦”的。

他们有自己的微信号,表弟帮忙申请的,手机的字号调到了最大。最开始他们给我打视频电话的时候,屏幕里常常只有他们的头发或者额头,再后来是他们的一整张脸。

他们在视频聊天里总是不会找角度拍摄自己,尝试很久才能使自己完整的脸出现在屏幕中。但是模糊的二维的图像相比三维的立体人物来说,总是缺少些什么,而与其他老人,他们更喜欢喝着茶面对面聊天。

很快他们便不再使用微信了。微信钱包里通过抢红包得到的那几块钱也就从那时起,不增不减,安静地躺在一个可能不会再被使用的微信账号里。

不再有回应的微信账号

奶奶让我帮她买包饺子神器

作者:全幼儿园最可爱_c87e

重庆大学学生

我一直觉得,我拥有一个紧跟潮流的爷爷奶奶。

爷爷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热爱学习一切事物,包括智能手机。年近七旬的他,熟练操作着一部华为手机,包括微信,视频聊天,抢红包,网上搜索等……而热爱娱乐的奶奶除了会用微信以外,还能流畅地使用某些短视频App,并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回到家之后,迎接我们的奶奶给我们做了饭,吃了热乎的饭菜,她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上次我让你在网上买的包饺子神器,你带回来了吗?

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客人,过了十二点,我跑到爷爷奶奶的房间里坐会儿。彼时爷爷正躺在床上,我以为他睡了,看起来毫无动静,谁知他突然打开被子,拿出正在发光的手机递给我,说:“你帮我看看,我这话费怎么没了?”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因为每个月的月租。

回家之前,8岁的弟弟十分高兴。我原以为他应该对农村很感兴趣,觉得回来能见着很多新奇玩意儿,譬如放烟花爆竹等。但他回来之后也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无聊啊”。或是一直在抱着爸爸的不限流量手机和队友“开黑”。

我看着小小年纪,说着不正宗的普通话的他,一本正经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友打游戏的他,感到有一些好笑。

叔叔婶婶加入家族群的抢红包大军

作者:1c45401f9bd5

厦门大学学生

家里最大的一个变化在于过年家族群的抢红包仪式,妈妈以及几个叔叔婶婶成功加入我们的“抢红包大军”,抢红包不再是我们年轻一辈的狂欢,叔伯长辈们抢到红包的新奇笑脸让年味渐浓。

接着就是我们家的食杂铺。先前记账算账都是用口头的方式,妈妈往往苦恼于脑里跟不上,总是稀里糊涂算错帐,亲戚邻里间算错了也不好意思开口再辨一回,陌生人更是“人走茶凉”。

重新对接的新潮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妈妈的工作量。同时也适当避免了收钱时候收到假钱的风险。妈妈说,虽然还不会提现也不会查看,但是赊账少了,付款声音听得心里踏实。

家族群里来了新成员

作者:李十七_a6ea

半个月前,家里的微信群里突然加入了一个新成员,头像是空白的,昵称也是空白的,正好奇是谁呢,小姨的消息蹦出来:外婆学会用微信啦,我们要经常找她聊聊天啊!

哈,居然是外婆,我很惊喜。外婆今年74岁了,从没上过学,却把五个子女都教育好了跳出了农门。我打开外婆的对话框,邀请她视频聊天,看着外婆和外公试探的脸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我开心地哈哈大笑。

我看着手机屏幕,十几年过去,外婆老了一些,但依旧美,我长大了,依旧最爱他们。唉,无奈呀,我怎么长得这么快。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被晒黑,恣意洒脱,潇洒天真,和爱的人在一起的日子,真是最美好,真是好怀恋。

标签: 中老年人 互联网 微信 微商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